增強尼龍生產技術到底難在哪?
發(fā)布于2023-05-17 15:31:11 點擊:0
可能在很多人眼中,尼龍早就過氣了,跟科技感,時尚也沒什么關系,可能偶爾在衣服吊牌上能看到它們的身影。更何況尼龍已經問世80年,技術和工藝相當成熟,幾乎沒有什么創(chuàng)新的空間。這樣的印象對于我們專業(yè)尼龍生產廠家來說,答案肯定是給予否定的。
事實上呢,人們對尼龍的既有印象存在太多不準確,先不說尼龍的用途遠超過人們的想象,就是尼龍制造的相關技術,也沒有人們認為的那么簡單。
尼龍是怎么來的?
尼龍的真正成分叫聚酰胺,它可以由二元胺與二元酸縮聚生成。目前市場上制備聚酰胺普遍采用石化法,但關鍵中間體己二腈的核心工藝至今被幾大化工巨頭壟斷,漲價和斷貨的情況時有發(fā)生。
技術瓶頸加上石油化工行業(yè)本身也面臨著資源枯竭等重重危機,近年來業(yè)界對生物法制造尼龍的關注度越來越高。生物制造,簡言之就是利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作為催化劑,將玉米等生物質中豐富的淀粉或糖類分解、轉化、重組,生成戊二胺,再與二元酸結合,最終變成生物基聚酰胺。目前基于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并不少,但是理論很豐滿,現實卻很骨感,生物制造真正在生產成本,產量規(guī)模等方面做到與石化法媲美,仍有一定難度。
生物制造難在哪兒?
以生產戊二胺的過程為例,當給微生物投以充足食物,得到的回報將會是包含目標產物及各種代謝副產物的一鍋「大雜燴」,其中戊二胺的濃度和產量根本無法滿足工業(yè)生產的要求。更糟糕的是,1,5-戊二胺又名尸胺,它的作用是加速生物體的腐敗,毒害生產出來的細胞,進一步抑制反應的進行??梢哉f生物制造是個高度敏感不穩(wěn)定的過程,隨著條件的改變,你很難預測哪幾個會突然擦出火花,哪個又分分鐘撂挑子不干,如果再疊加上各種復雜因素,生物制造約等于不可控。
作為一名生物化工企業(yè)的研發(fā)人員,他的工作日??赡苁沁@樣的:周一篩選微生物,周二篩選微生物,周三篩選微生物……一周的篩選毫無進展之后,突然發(fā)現一個平板小試結果非常良好,他歡欣鼓舞,立即在搖瓶中進一步繁殖放大,但結果卻怎么都無法復現,他有點失望,但很快平靜,因為即使通過搖瓶這一關,要通過后面小型發(fā)酵罐中的再次試驗也是困難重重。為了找到最理想的菌種和發(fā)酵條件,研發(fā)人員必須不停重復篩選過程,對于他們來說,找到有用的微生物比找到有趣的靈魂可難多了,50 萬里挑一也極有可能,而這還只是一年的試驗量。
當一切就緒,進入反應階段是不是就萬事大吉,坐等收獲成果呢?答案是否定的。生物制造與生產汽車、電子設備等離散工業(yè)不同,反應一旦開始就根本停不下來,如果反應過程中有一點條件波動,整個批次的努力就付之東流。一句話,生物體本身奧妙無窮,人們很難完全掌握變化過程中所有復雜精妙的轉化細節(jié)。
下一篇:
PA66改性尼龍材料航天領域顯身手上一篇:增強尼龍?zhí)箍随溑c聚丙烯兩者應該怎么選擇?